评论时间:2011-5-25 12:06:36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许文安 我的书法(2)
|
|
四体皆能,功夫了得。政委是先练的楷后练的隶吧?第二幅的“毛体”很象。 |
|
评论时间:2011-5-25 12:00:53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张玉武 入党时刻
|
|
第一段情真意切,后段誓言未来,好! |
|
评论时间:2011-5-25 11:56:48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姚念龙 游兰亭
|
|
我刚在谢力的博客里谈到兰亭趣事,你就上来养眼图文。真是心有灵犀呀! |
|
评论时间:2011-5-25 17:35:1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谢力 难忘心中的歌
|
|
“感谢付站长把博文放在首页和为其建立专栏的建议,我和战友商量后,她们觉得六军网影响力大,在线人员多,怕文章水平不高网站的水平,待修改和筛选后再刊登。”
我认为没这个必要。有“毛病”的原文可能会比修改和筛选后的“精品”更有味。为什么这么说,请回忆一段书法史上佳话。
书圣王羲之的名帖《兰亭序》,就是酒酣时一挥而就的。其中有几处改误,这可成了至宝啦。唐太宗李世民,钦点各书法大家临写,把其中好的发给社会。据说原件让他带到陵墓里去了。
如果酒醒后王羲之再修改和筛选出一个所谓“高水平”的,可能李世民就不要了。
我们也想当回“唐太宗”,看看原作多好哇! |
|
评论时间:2011-5-25 8:10:1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徐同联 和安阳战友欢聚一堂
|
|
网上几日不见老太太,猜想是上女儿家去了。原来是到了“儿子”家,都是当年麾下亲,儿女皆是同样情。
徐阿姨就应该这样走走,怡享天年! |
|
评论时间:2011-5-25 7:12:28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方华敏 葵花记忆
|
|
郭版主这幅字好! |
|
评论时间:2011-5-24 16:35:31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陈明瑜 追随
|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
评论时间:2011-5-24 13:54:48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方华敏 葵花记忆
|
|
母亲善文,女儿擅画。葵花向阳,家满光亮。 |
|
评论时间:2011-5-24 12:32:15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方华敏 春风拂面《天天》来
|
|
就篇幅而论,如果不是才女属名的博文,我会“点水”而过。就爱好而言,现在已很少看杂志了。《天天》因你喜欢,我就“从众”的认其好。张爽的精神可赞!她应该有网上联系方式吧,请她上咱们网上来交流怎样? |
|
评论时间:2011-5-24 12:21:50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胡权权 我说不清家乡的泥土是什么颜色
|
|
一幢幢钢筋混凝土建筑像巨大的蚕
在把这片绿色的叶子快速吞没
这片泥土上曾经有窈窕的女子带着斗笠背着竹篓
在田埂上阿娜着身姿唱出动人的山歌
如今,让成片的塑料袋飞扬的城市垃圾堆淹没
美哉!美哉!深刻的内涵!
|
|
评论时间:2011-5-24 5:38:52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谢力 难忘心中的歌
|
|
昔日花姑娘,今日变婆颜。
昔日俊少年,今日近翁汉。
珍惜未来日,枫叶秋更艳。
锻炼好身体,生活有看点。
这是我三十多年前的同学们再相聚后,一位男同学写的,对你们同样适用。 |
|
评论时间:2011-5-23 21:37:16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付根利 陈学忠战友向空六军战友爱心基金捐助1100元
|
|
从提出这个议题起,我就在思考。意见不一定成熟,提出供参考。
一、起草个章程,网上讨论。多数说好,就算通过。
二、款分虚实两类。实少虚多。
三、仿照“屯兵于民”的作法,建立个虚拟币的概念:认捐者可网上报数而款仍在自己手上,一旦需要,汇集于管理机构。这一点须建立在人格保证上。估计在大多数同志中没什么问题。
四、设立专款专用项目。如有些同志愿以网站名义捐有专用,应尊重。 |
|
评论时间:2011-5-23 21:10:13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罗永志 欢度6.1儿童节
|
|
罗兄
你真应该当个宣传股、科长的干干。总是能提前告诉大家该想什么了。我这个建议就是站长不采纳,实际你已干上啦。所以"命令”下不下,意义都不大了。开个玩笑。 |
|
评论时间:2011-5-23 6:11:28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曲先庆 向日本人民学习之二
|
|
谢建国、永志二兄弟在此文的头篇回帖。
我发完第一篇后,只有徐阿姨和洪志两同志出笔回应。我的一个要好同学,QQ上问我:你对小日本不错呀?
此篇也只有史大姐认为说得好!
这类问题,看的多,说的少。原因可能如建国所说“纠结”。
我们的国家现正一步步上升,但我们的民族素质和国人的一些传统差的远着哪。只说一个小问题为证:大陆应是全世界自行车锁的王国。不知罗兄同意此说否?这里不用中国一词,是因为台湾就用不着那么多车锁。
在亚洲敢和我们争地的只有日本,要想让它死了这个心思。我们必须知耻而后进(步),要不你勇得起来么?如不这样,那些更小的国家也就敢和我们讨论岛屿问题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光硬件强不行。北洋水师的装备曾是亚洲第一。怎么啦?甲午一役,其耻可鉴嘛!
我还将写此系列的续稿。 |
|
评论时间:2011-5-22 22:07:1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苑晓明 探访“王牌军”覆灭地---新保安 一
|
|
当年杨罗耿,今天女儿郎(美国郎)。
晓明
我不知你当兵时基层部队情况。如果在当年的33团,你可以是个很好的通讯报道员。在这个职位上33团出过不少人才。有个叫贝晓的同志,干的相当好! |
|
评论时间:2011-5-22 21:12:51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许文安 我的书法
|
|
无论走到哪里,不管时间多久,总是忘不了三十三团对我的培养!书以敬! |
|
评论时间:2011-5-22 16:50:52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罗永志 兵马俑
|
|
对联太好了。捧腹! |
|
评论时间:2011-5-22 16:48:1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刘祺云 《家有孙孙》
|
|
第20号可传。我想了个名,不一定合适,先做个砖:你喂我大,我养你老。
“听说孙子在飞机上喊了一路的爷爷和奶奶,心里止不住一阵阵酸楚”.....
可以理解。都是隔辈亲(惯),但孩子最佳培养方式还是在母亲身边。 |
|
评论时间:2011-5-22 16:23:4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袁玛瑙 “七·一”放歌
|
|
你的矫健身驱依然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
“矫健身驱”这四个字,既是颂人,更是在赞党。这就是诗的语言。如果说修改,我认为,两位领袖不用直呼而用形容称谓可能会更好。
诗是最讲凝练的。可费心于减法。
仅供参考! |
|
评论时间:2011-5-22 16:15:5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许文安 我的书法
|
|
早上网上不了,参加完婚礼又添一喜:幸见老首长墨宝。甚好。
以字而论,我更喜欢最后一幅大字,如果还在手上,请留着战友会时带来我要。“白日依山尽”幅很是不错,有点味道。小殷说:“许政委写这么好字呢!”
“公生明”,恰是老政委为官生涯的写照。
主席诗词的两幅应该参赛。
在关键词栏改“书画”即可进入专题栏,书画后再点“建党”字样即参赛了。
祝全家好!
请问政喜欢用狼毫还是羊毫笔,多大的? |
|
评论时间:2011-5-21 7:56:0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曲先庆 车展掠影
|
|
祺云老师
这次拍摄教训不小。原来儿子有套D700,前年让他给折腾了,只留了一个禄莱的85老头。我这次进50D,他就给我进了个转接环,试用几次对焦慢。这第二次拍模特,用的就是这老头。凸显出它成像的优长,当场几个玩摄的一看,都夸这头好。可我犯了个大错误,背着两架子,懒得一个也没支。这两模特认出了我,非常配合,认真的摆pose。结果回来一看,虚的太多,勉强有几张实的,算做不能忘的教训了。
德系老头是真好哇!用对焦锁锁住手动调好的焦点后,对焦慢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对较固定摄点而言)。
我手里还有几个佳能老手动FD口的头,准备再进个转接环,玩起来可能有它独特的味道。
这方面君有什么好经验,请赐教! |
|
评论时间:2011-5-21 7:33:38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袁玛瑙 “七·一”放歌
|
|
好诗。最后一段非常之美!
“当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风云突起
你的矫健身驱依然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你胜利的旗帜
民主 富强 文明 和谐
是你不变的诺言”
这几句是至理名言。
|
|
评论时间:2011-5-21 8:23:41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姚念龙 党旗(外一首)
|
|
两头小,中间大。这个诗型可叫啥?不用刀砍与斧斫,巧手创意李杜般。 |
|
评论时间:2011-5-21 7:02:35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刘祺云 《摄影中的第二次构图》
|
|
这个是非常有意义,学到了常用知识。谢! |
|
评论时间:2011-5-20 22:08:06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吴王紫谦 钗头凤·风华绝代
|
|
放翁哪知千年后,红酥黄藤后人有。若要有人来赏美,花儿须得自修香。 |
|
评论时间:2011-5-20 22:19:52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罗永志 黄帝陵
|
|
从西南到西北,罗兄此行没少跑,也让我们跟着你开眼界了。几幅字照的有意义。郭的没的说。江的比蒋的好。遗憾的是没有毛主席的字。领袖当中主席的字堪称一家。
这里的碑还缺一块,那就是将来台湾“行政长官”的。希望我们有一天能见到! |
|
评论时间:2011-5-20 6:51:05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罗永志 革命圣地
|
|
先睹为快。明年争取按照你的路线图走。 |
|
评论时间:2011-5-20 6:48:4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付根利 唐山指挥所司令员韩瑞阶将军
|
|
记得讲军史的老师说过,巴基斯坦人喊过“歼六万岁”!其实我们的前辈更值得赞扬。 |
|
评论时间:2011-5-19 15:15:01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陈国祥 亲情歌曲《叮嘱》
|
|
这个歌好。我不懂音乐,但建议此作可以上春晚竞争一下。 |
|
评论时间:2011-5-19 6:23:3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陈学忠 英勇无畏的高炮二师五团英雄主义战士
|
|
八四年我在宣传股工作时,曾整理过很多六团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的宣传资料和总结材料,这些资料都已发黄,可惜的是整理出来后当废纸卖了,当初政治处的领导也没有这个意识,我只拿了一块抗美援朝的纪念章,至今还保存着。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资料只卖了几块钱太可惜了;这是历史,是无价之宝。
国富
我就比你幸运。1989年前后,我在一个技侦部队参与了所史的整理工作。整个政治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我有幸采访过几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他们讲述的我们志愿军烈士的尸体集中掩埋后,血水流出坟包的情景,至今对我都是个刺激。
我不知道炮二师现在还有没有。如有,现领导应该组织整理一下师史。
我们33团,撤编多年后,还写出了个《北国春秋》,很有意义! |
|
评论时间:2011-5-19 6:07:17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谢建苹 父子间的争吵
|
|
裁判不公,天下皆然。我们生活在天下,成熟了就会正确对待。儿子很了不起,能正确看待天下不平事,就会更成长为大树!
|
|
评论时间:2011-5-18 14:51:4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魏政祥 边防工作的记忆
|
|
老领导你好
咱俩可能要更亲一些。你在军宣传处时,我肯定在33团宣传股当干事。电话里打交道多的是刘干事(应该叫刘晓和吧)。你来33团时,我可能在上海政院上学,周孔华和我是一个区队的。毕业后,我就在四方山连当指导员。虽未曾谋面,今天终于找到军宣传处的人了,真感亲切!
更正一下:我昨天说的副团长杜显武,应是政治处刘峥嵘主任。他俩都长得相貌堂堂,英俊威武。 |
|
评论时间:2011-5-18 13:14:49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魏政祥 边防工作的记忆
|
|
雷达 33团四方山连?,连长(北京)、指导员(四川)合影。抱歉名子记不得了,请战友指教。
指导员是郑开平,四川人。一见到营房和那台解放CA-10车,家属都认出来了,倍感亲切! |
|
评论时间:2011-5-18 8:03:51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蔡风雪 母爱是天性
|
|
立意高雅,应该发到参赛作品里去。 |
|
评论时间:2011-5-17 22:53:26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魏政祥 边防工作的记忆
|
|
中蒙边界与某边防连长合影
这张的连长应是后排左一的武晓僧。我们俩搭过班子。
在雷达33团边防文化工作现场会 ,战友们能否辨认出原单位、职务、姓名?谢谢!
这张后排中间军人应是杜显武副团长,后到6或16团当团长;右一是徐耿茂股长,时我为宣传干事。前排右一应是许文安政委。
|
|
评论时间:2011-5-17 22:46:1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刘祺云 《家有孙孙》
|
|
张张皆宝! |
|
评论时间:2011-5-17 21:07:54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曲先庆 车展掠影
|
|
感谢郭版主为首的诸兄高评。国富说的有理,油价飞涨,养车要慎重。
我拍车展有年了,中间断过几年。昨天是总在一起玩的咱们沈空的摄影家邀我去看车,顺便想起为大家拍一组,养养眼。这一对俄罗斯模特非常之有素养,提高了整个车展的魅力。今天我就专门叫家属去拍。我说,你去体验一下,如果拍出好的人像好参加网上的比赛呀。
拍好车展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我拍的水平一般。 |
|
评论时间:2011-5-17 20:53:52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刘祺云 《关于举办空六军网上女摄影爱好者摄影作品展》的通知
|
|
对,应分类。奖面要宽,门槛不要高,以鼓励参与为主。反正就是个乐,咱们也成不了什么家不家的。搞出咱们网自己的特点来。奖品经费来源,版主不用愁。我先表个态,适当额度,我相助! |
|
评论时间:2011-5-17 20:45:42 |
评论者:曲先庆 |
博客原文:郭俊 赠解昌仁
|
|
专干鸡蛋缝里挑骨头的事。
建国:
我们这个网缺的就是你这样的好同志。一定要有鸡蛋挑骨头的精神和作风,网上评论的水平才会提高。
我自己水平就不高,却也经常见到一些问题,时常是睁只眼闭只眼地过去了。这不好。试想当年在机关行文,一级一级,反反复复,多次磨练才有今天的一点长进。如果当年没人给我挑骨头,哪能“混”到今天。
以建国为镜,网上评文能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