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年底,我从成都十三航校毕业,被分配到北空表演护航大队当电气员。当时,表演大队驻在杨村,属空七师代管(后来又转场到北京通县,由独七团代管,一九六八年又转回杨村,归空三十八师管辖并成立了一一四团)。
刚分到部队时,对一切都十分好奇,对当时部队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很神秘、很新鲜。特别是对表演大队的飞机飞上天后为什么能拉出白烟而其它部队的飞机为什么拉不出烟感到新奇。通过一段部队工作与生活,又听老同志介绍,才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大气中约在八千到一万米的高空有一个拉烟层,特别在春冬季度,飞机如爬升到这一高度,当时气温、温度等合适时,飞机尾部喷出的高温废气与空气作用就会形成白色的烟云,就是在地面看到的一条白带俗称“飞机拉烟”。但表演大队的飞机进行表演时,当时一般高度在二百至一千米左右,要想使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在空中的特技表演,就必须采用人工拉烟的方法。由于当时科技水平所限,表演大队飞行表演时,采用把浓盐酸用高压冷气加压从拉烟喷咀喷出的办法。因为浓盐酸遇到空气时产生反应会形成白色的浓烟,于是当表演时,由飞行员控制,需要拉烟时,就在蓝天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白烟。因为浓盐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所以表演机务中队拉烟组几位同志的单、棉工作服上均被“烧”出一个又一个洞,当时被大家戏称为“空调服”。
为改变只能拉白烟的状况,表演大队由拉烟组长闫又文为首,进行了彩色拉烟的技术攻关,但受当时各种条件所限,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红色染料加酒精通过发动机尾喷管喷出产生了彩色烟雾。这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空军表演队只能如此了。当时,与现在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时拉出的绚丽彩烟是无法比拟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一代战友们为飞行表演时在蓝天钩画美丽所作出的辛勤奉献!所附二张飞机拉烟照片,我记得大约在六九年在杨村用海鸥120双头相机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