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伟力注:文章是去年父亲节写的)
脑子里搜寻着关于父亲的记忆。
我苦难的父亲!父亲是苦出身,出身雇农,是个孤儿,家境贫苦,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父亲说,他小时候,生活很苦,一年到头到过年才难得吃得上一块猪肉,这块肉就一直穿在筷子上舍不得吃,到最后吃完饭才吃下肚去。父亲自己没有和我们说过自己的父亲。只是听父亲一辈的人隐约说过,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叫龚金海,或是个流浪者,或是出家为僧,是不管自己的孩子的,也管不了自己的孩子,父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亲到10岁,由人从老家武进(今常州)带到上海,开始做童工。当过报童卖过报,当过苦力拉过王包车,做过裁缝学徒,进过纱厂(后为上海国棉6厂或13厂)当工人,最后到上海一个轮胎厂,后迁到南昌轮胎厂。
解放前学徒是“3年萝卜干饭”。父亲说,在学裁缝的3年里,整天就是当保姆和杂工,扫地搞卫生,倒尿盆,什么也不让你学,什么也学不到。3年里头,父亲自己干活的时候在一边偷看,偷偷学会了做那种以前老式开襟衫的布扣子。后来到纱厂,那时已经是日本人在纱厂了。一次,父亲上工迟到了一点,日本人牵着很大的狼狗过来,所幸没有放狗咬,但是却被用竹杠狠狠地打了一顿。还有一次,父亲饿得心慌,吃了路旁沟里人家倒掉的剩饭。
这些往事,父亲讲给我们听,是为了让我们不忘本,不忘记过去的苦日子。我妹妹在中学忆苦思甜教育时,口述了父亲的这些往事被画成连环画在学校展出。我在部队“三查(查阶级、查立场、查斗志)”教育时,也在连队将这些作了代表发言,以激励斗志。记得一次我战友老乡回家探亲,回部队时带来了父亲托老乡带给我的东西:一听猪肉罐头和一瓶家里做的豆腐乳。那时我已经在部队提干当了团政治处书记,父亲说,带豆腐乳给你,是为了让你记住要艰苦朴素不忘本。 ……
|